Untitled Document

活水基金Facebook

普通話「金錢以外」
「金錢以外」《做個屬靈好爸爸》
A A A
活水基金簡介及標誌的意義  
《做個屬靈好爸爸》 講者:陳偉彬弟兄 第二十集:做個屬靈好爸爸(二十)
 
陳偉彬弟兄與大家分享如何依賴上主的光、平安及智慧,帶領家庭跨越挑戰,履行屬靈父職。
   
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

上一集

返回目錄

下一集

  大家好,今晚的「做個屬靈好爸爸」,我是陳偉彬Joseph。


  上次談及自己在紊亂生活中,當祈禱安靜下來時,內心有兩個意念提醒自己:一是必須調校並遵從「內心的指南針」;二是嘗試放慢腳步,學習並實踐「斷捨離」的生活哲學。重點是守護自己的空間,別讓孩子的事過份地入侵自己的生活空間。


  今次就讓我分享一下,最近探索並實踐「斷捨離」生活哲學的一些體會。


  什麼是「斷捨離」生活哲學?其實整個簡約生活運動,是源於山下英子於2009年在日本出版的《斷捨離 :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棄多餘的廢物 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》,之後在2011年由台灣翻譯成書。簡單來說,「斷捨離」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,整理心中的混沌,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。換句話說,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,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。可以說是,經由整理從「看得見的世界」走向「看不見的世界」。


  「斷捨離」啟發我們需採取的行動就是: (1)「斷」即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;(2)「捨」就是捨去多餘的廢物。而不斷重複「斷」和「捨」到最後,得到的狀態就是:(3)「離」即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。


  斷捨離和單純的打掃、整理不一樣,不須以「好可惜喔」、「不能用了嗎」為思考重點,而要自問「這個物品適合自己嗎」,也就是說,主角不是「物品」,而是「自己」。斷捨離就是利用「物品和自己的關係」為主軸,取捨選擇物品的技術。不是「這個物品經常使用」就需要「留下來」,而是「我要用」就是「必要」的思考模式。主詞永遠都是自己,時間軸則永遠都是「現在」。現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物品就儘管放手,只選擇需要的物品。這個動作會讓各位從「看得見的世界」走進「看不見的世界」,最後就能夠深入了解自己了。這麼一來,連心靈都會完全輕鬆起來,能夠肯定最初原本的自己。


  回想當我的家庭有了小朋友後,無論生活空間抑或時間分配,其實都充滿挑戰。為我,「斷捨離」的確是嶄新而突破的觀念,這跟我們信仰中的守安息日(或「守贍禮主日」)的神修很類近,廣義解釋就是學懂放下、捨棄、簡樸及累積真正重要的東西。這陣子,在工作及家庭生活的張力下,我便先利用「斷捨離」的方法,竟然把多年自己累積工作地方(即圖書館)內的雜物清理了,感覺頓然開朗,內心也輕鬆了很多!相信「斷捨離」為今天忙碌的父母,指出一條可行的路徑。


  至於守安息日的神修的意義,靈修神學家Marva J. Dawn曾提及。她提到安息日(或「守贍禮主日」)其實並非只返教堂那麼簡單,而是學習在這一天「停止工作、停止擔憂、停止爭競、停止自己扮演天主,讓身、心和靈有休息」;而她從「停止」、「休息」、「擁抱」、「享受」四個方向,列出具實踐性的生活模式。容我在這裡分享Marva J. Dawn一些見解:「在安息日中,在寧靜安穩時,我們深深體會,活著的責任是忠於自己被創造的目的 ─ 愛我們的創造主和祂的旨意。這樣我們便可以得釋放,能每天與天主同行、歷險,在自己所做和所成的一切中,操練祂的臨在。」這為我們,也是很好的提醒。


  天主祝福大家!我們下次再談。

 

上一集

返回目錄

下一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