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新時段、
全新形式


金錢以外《關愛之家  不一樣的家》
講者:何桂萍修女

電台:FM104新城財經台
時間:逢周六晚上10:30-11:00
網頁:hklsf.com/2021FEB
App:請下載「金錢以外」
金錢以外《關愛之家 不一樣的家》

「金錢以外」直播重溫

Watch Live

第二集:
困難時刻

2021年2月13日

《關愛之家 不一樣的家》

講者:何桂萍修女

(第一節)

Peter:歡迎大家今晚來到《金錢以外》,今日是第二次談及何修女的關愛之家。上一集,何修女談及她的背景,她怎樣成為一位修女,接著,她怎樣創立關愛之家。而從創立關愛之家至二十年後的今日,當中經歷了一些困難的過程。修女,你在整個創立關愛之家的過程之中,困難應該不斷出現,因為你從借用修院的地方,直至今日在青衣有個政府租用的地方,其實當你有困難的時候,是怎樣衝破呢?

何:說起來,很多人都會感到可笑地說:「這個丫頭,自己本身竟不是社工,又沒有背後支持的大財團。」但我深信這事業是上主所賜的,所以祂是「大老闆」,我只不過是祂的職員,如果有問題的時候,當然是大老師面對,我就會在祈禱之中,將所有事情交給祂。我說:「是你的了,你要倒閉的話,便倒閉它了;如果要做的話,我便會繼續做,即使多艱難,我也會繼續。」

  另一個幫助我的理念,就是我見到關愛之家在它的服務當中,能幫助那些女孩從一個較為不愉快的處境之中,漸漸變成對她的成長的,對她前途有幫助的,這為我來說是一份很大的鼓舞。所以,無論怎樣,見到她們的成長,我不怕辛苦,因為我知道這事是有意義的,是值得去做的。

Peter:聽起來好像很簡單,中間都是靠你把事情解決。你剛才提到一點,我們經常在社福界聽到,有人提起關愛之家,會說在同樣的服務上,關愛之家與社會上不同的福利機構,為那女孩所做的有所不同,你怎樣解釋這回事呢?

何:怎樣解釋呢?人最重要的是:你想別人怎樣對待你,你便要怎樣對待人。我是一個很自由(free)的人,我雖然成為修女,但我是一個不太守規矩的修女,我會將自己套用在孩子身上,就是看到她們需要別人尊重,需要別人愛惜,需要別人了解,需要別人接納,這些都是我希望她們在關愛之家得到的。

  此外,因為我自己修讀輔導,看到人們為何會有那麼多問題,通常是源於他的原生家庭,如果我們幫助她解決原生家庭裡的「瘡疤」,她會煥然一新,成為一個新人,再走自己新的路。所以,我會著重給她們輔導,有小組形式的成長工作坊,或聘請第三方進行藝術治療,各方面能幫助她們成長的,跳出她們過往的框架的,我都不惜代價去做。

  所以,第一,我將家舍的設計好像一個家庭一樣,而我時常對員工說:「如果她們頑皮,是理所當然的。你不要期望她們乖巧,因為她們乖乖的話,便不需要進來。你不要氣餒,你慢慢就可以得到她們的信任;得到她們的信任的時候,你便可以做你要做的事。」隨著這個思想,關愛之家的職員、上下的員工,都有同樣的理念,使關愛之家與其他的機構不同。

  另外,就是關愛之家不用向政府「交數」,因為我們沒有受政府資助,所以可以自由地去做我們要做的事。當然,要做的事並不是隨便的,都是為女孩的成長而做的。

Peter:因為我都是關愛之家管理上的其中一員,我覺得我們很注重家的感覺。還有,我在修女剛才的解釋之中,領悟到你的做法,就是職員也不是做一份福利工作,很多時候,我也見到我們的同工在勸導及栽培的方面,花了特別多的功夫。

  其實,我知道你現在放下了親身管理的角色,你以往在管理關愛之家的同工的時候,你平常會怎樣做令大家團結像一個家呢?

何:就是以身作則,她們有甚麼不當的時候,便來找我,我通常不會以打罵的方式對待那些女童,我會把她拉到一旁,與她們傾談,首先關心她們,而不是立即走進問題之中,這做法同工也可以慢慢學習。

  譬如那孩子有情緒,猛然打門,然後把自己關在廁所裡,我們的社工便進去,簡單地問:「你餓嗎?如果你餓了,出來吃飯吧。」她不會說:「你剛才發脾氣,把自己關在廁所裡,你還不出來的話,便沒有飯吃。」這就完全不同其他的做法。

Peter:你這舉例真的很清楚說出我們怎樣對待那些女童,同樣的一件事,但處理時,當中所包含的就不同。第一節到此為止,我們下一節再談。 

(下節待續)

(第二節)

Peter:歡迎大家來到今晚第二節《金錢以外》。何修女,剛才你提到你如何教導那些女童,其實我也有興趣想知道,你有沒有個案能與我們分享,進來的女童會出現甚麼情況呢?

何:立即浮現在我眼前的,是一個中學生,她曾經自殺幾次。那些自殺的個案,是沒有院舍接收的,因為她仍然很想自殺。你要知道,如果在一個院舍裡自殺,就會登報,沒一個院舍願意被人登報,但我大膽地收留了她。

  收留她之後,在我們的家舍中,她的情緒很低落,我便帶領我的職員觀察她的情況,也帶職員到她的家中探訪,了解她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。了解她的情況之後,原來她在家中是被欺凌的一個。被欺凌的人,自尊心很低,以為死後便可一了百了。但是,我們知道,並不是死去便一了百了,不能死的話便很麻煩。

  那麼,經過多次的家訪,及與她深入地傾談,我們的職員都能夠知道怎樣與她相處。當她情緒低落的時候,便讓她低落,不需硬要提升她,給她很大的尊重,給她很多空間。漸漸當她低落的時候,我們的職員便會站在一旁,說:「我可不可以站在這裡,陪伴你呢?」過了一陣子,她知道在這裡沒有人會欺負她,她在關愛之家是一個安全的地方。

Peter:我想你一直用處理人心的方式,並非只是為她提供居住的地方,而是教導她、栽培她,甚至與她一起。這個理念背後是怎樣的呢?

何:這個理念就是我自己本來都是很反叛的,但是上主的手、基督、聖母,祂們一直都是這樣陪伴我,一直等待我不再反叛,返回正路。這份經驗讓我看到如果天主都願意等待我的時候,我為何不可以等待其他人呢?

Peter:其實這就是我們的信仰帶出一件很不同的事,如果我們都願意將這份感情和做法用於別人身上,所得出的效果會很不同。其實,現在在家舍中受惠的女童,我所知道的是14至18歲之間,其實她們多數來自甚麼情況呢?

何:有很多不同的情況,有些是因為家庭父母不和,使她們留在家中並不安全,以致情緒反覆;有的就是父親有外遇,媽媽有男朋友,她便沒有地方可去,這是一個真實的個案,媽媽就將她放在板間房中,即現在的「劏房」,怎料出了事,便來了我們家舍;另外,就是她們的家人賭錢,被高利貸追債,家中被淋紅油,她們不能回家而來了;或者因為讀書成績不好,不願上學,那麼,社工便要她們來我們這裡。各種原因也有。

Peter:所以是面對很多不同背景、原因,你就在家舍中給她們一個不單止是棲息的地方,而是希望可以將她們的內心糾正,這工作真的相當不易。修女,我想你值得我們敬佩的地方,就是你在這表面看起來是福利工作,但當中就包含了信仰的慈悲,這是不簡單的事。今晚的時間差不多,我邀請修女你帶領我們結束祈禱。

何:仁慈的上主,你在我們很多的反叛之中,祢仍然這樣等待,愛了我們,這是我自己深深體會到的。我相信亦有很多人體會到,求祢將這份慈悲令更多人感受到,使更多人能夠相信祢,回到祢的羊棧之中。以上所求,是因主基督。亞孟。

Peter:好,我們今晚的時間到了,下星期六晚上10:30,我們再見。 

(第二節完)

© Copyright 2021 活水基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