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titled Document

活水基金Facebook

普通話「金錢以外」
無標題文件
《靈修生活》講者:馮賜豪神父 | 第二集:舊約時期的信仰
 
   
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

上一集 返回目錄 下一集

  大家好,我是馮賜豪神父,很高興跟大家繼續分享這個靈修的主題。上一次,我和大家分享的圍繞着生活信仰中與哲理的關係。其實,這個哲理說是說生活,不是抽象的,是很實在的;但在實在之中,人有精神的領域,我們稱為形面上。在形而上之中,在靈修學,我們歸根究底,帶出了三個主題,就是基本的信、望愛。


  我們在生活之中,我們會基於一些信念,或是我們會確信一些事,我們會相信人所說的一些說話,相信老師對我教導的事物,這就是信;我們對將來有期望的,小時候很可能期望自己可以快高長大,可以學習成長,這就是望;但是在生活之中,我們圍繞着有份愛情,家庭中有份親情,在學校生活中有同學間的友誼,及老師的情。或者,不單只是人與人的,而是人與團體的,我和這班人一起合作,一起生活,一起服務,或是一起讀書,同窗之下的樂趣,都建立了這份友誼,我們就在這些事之中,去接觸我們的信仰。


  我們用聖經作為一個基礎,在《舊約》的時候,在大自然之中,人都知道靠大自然去相信神的存在,這個神的存在慢慢形成,特別是以色列的子民,他們經驗到的神,是一個神。他們稱神,也不敢直呼其名,他們稱祂為 "Yehweh",天主教釋作雅威,基督教釋作耶和華,或者是希伯來文 "El Shaddai",有好幾個名字。


  他們相信一個神,這個神是全能的、全知的、無所不在的,是永恆的。他們對於這個神的經驗之中,慢慢形成人依靠、需要神。因為,其實在農業社會,甚至是海裏捕魚的,他們都要靠大自然的變化,有時水災或是旱災,都影響了他們生存、他們的生活。


  因此,當人感覺到自己的有限之下,他們對於神的信德是很強烈的,而知道人的有限之下,特別是人知道人的生命的有限之下,人會死;人死之後,會是怎樣呢?這就相對於信仰內容的祈禱,或者是相對於信仰所累積的知識。


  我們的信仰,在《舊約》之中,我們會看到有些司祭,那些司祭慢慢在民族中形成,而代表着這個團體向神溝通,向神禱告。司祭代表着那些人,而人會拿出他們最好的物件,他們農作業收成的麥,或是畜牧業中最好的,當時中東的地方,最好的、容易飼養的,就是羊、牛,這些都是他們時常食用的,他們用這些最好的羊,或牛,用來祭獻給神。


  多謝大家收聽。
上一集 返回目錄 下一集



凡誠心誠意敬愛天主的人,必要歡樂。 (多 14: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