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|||||
|
||||||
如遇問題,請按聯絡我們,讓我們盡快跟進。 |
||||||
|
||||||
![]() |
||||||
各位聽眾,大家好,我是陳鴻基神父。今日再跟大家分享《愛回家》在林布蘭浪子回頭中的演繹。 我們會見到林布蘭畫出了爸爸擁抱着自己的兒子,而小兒子在心理歷程之中,他會經過一個「否認」的階段(Stage of Denial),離家出走,他沒有想到父親的感受,他也沒有想到哥哥的感受。當然,在聖經故事中,就能看到小兒子回家時,哥哥和父親的反應。 不過,你會見到他在心理歷程之中,他忐忑不安,但爸爸有沒有忐忑呢?爸爸不是忐忑,而是每天都在守候小兒子回來。在這個心理歷程中,爸爸和小兒子是不同的,爸爸是期待的,而小兒子離棄自己的父親,到了別的生活環境,在人、地、事物的轉變中,他才想起自己的父親。這份距離要再次拉近,就要經過一段交易的時期(negotiation),經過心理的掙扎,他才會回到自己父親那裡「結算」。 所以,他才會說那段話:「爸爸,我得罪了天,我得罪了你。我回來時不配做你的兒子,你待我如工人,給我些微待遇,有吃的,有住的,有穿的,就已足夠。」你怎會想到在接納之中,爸爸無條件地完全接納,擁抱小兒子,還要所有人給小兒子應有的東西,這份接納是相當偉大的。 有很多時,我們在寬恕之中,要忘記所有一切,有時並不容易,寬恕是需要忘記,忘記也需要更大的寬恕。這位父親對自己的小兒子,是有一份很大很大的寬恕,這顆心是很寬大的。 |
||||||
|
||||||
網頁比例
訂閱頻道
活水福傳新呈獻